作者:裘燕江
1938年4月底,裘振纲手持伪装谋职的商人的介绍信,其实是以化学药水写的中共江苏省委致中共长江中央局组织介绍信,化名裘生财,从上海十六铺码头登上赴浙江温州的海轮,改乘长途汽车至金华,坐上浙赣线火车到达长沙,再换乘京广线铁路北上至武汉。武汉地处华中“九省一江通衢”,由武昌、汉口、汉阳三城构成。1937年7月底,平津陷落,日本军队进攻上海、南京,严重威胁到各国在沪利益和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利益。经过国共两党谈判,蒋介石被迫同意把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2日,国民政府正式发布改编命令。二十五日,中共中央军委正式发布改编命令。九月改称十八集团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左权为副参谋长。九月中下旬国共两党经过第六次谈判,在9月22日才发表“中共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共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宣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共中央代表董必武从延安到武汉。10月8日在汉口府西一路(现民意一路)安仁里一号建立了八路军办事处(筹),处长李涛。中旬成立湖北省委,由郭述申任书记。11月太原和上海先后陷落,南京国民政府宣布西迁。从20日起,武汉成为临时首都,是国统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37年12月9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长江中央局”,对外称:“中共代表团”,挂牌却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其任务是指导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党和统一战线工作。长江中央局书记为王明,副书记周恩来、项英,组织部长博古(秦邦宪),青年部长宋一平、参谋部长叶剑英,秘书长李克农,民运部长董必武。
12月25日,在汉口太和街26号成立新四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部,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1938年1月6日军部移驻江西南昌三眼井,与中共长江中央局东南分局合署办公,书记项英。新四军武汉办事处与八路军办事处合署,处长钱之光。
1938年5月初,裘振纲到达武汉,直奔汉口原日租界中街89号(现长春路57号)大石洋行。这是一座四层楼的红砖日式建筑,屋顶为平台,四方形。叶挺和董必武选此作为八路军办事处和中共长江中央局驻地。裘振纲见到钱之光处长后,即上四楼去找组织部长博古(秦邦宪)。到了博古办公室兼卧室,正见博古送胡愈之出来,胡愈之朝裘振纲一笑,。他俩在上海曾见过几次面,胡愈之却先一步到武汉来了。被安排在4月1日成立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郭沫若任厅长)任第五处任处长。
博古迎接裘振纲走入办公室,裘把介绍信交给他。博古阅过介绍信后,起身说:“你等一会。”他手持介绍信走到隔壁机要室,一会儿,回到办公室,又把介绍信交回给裘振纲。裘发现这封商业求职函:“汉口某路某号钱先生大鉴:兹有裘生财先生来汉口谋职业,希望鼎力相助,成全其美。上海王财源敬上。”变成了中共江苏省委致中共长江中央局介绍信:“中共长江中央局:周平同志1937年7月转入我省委工作。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党的观念和组织观念也强。他要求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经江苏省委同意,请转介绍信至中共中央组织部。此致,布礼!中共江苏省委1938年4月30日”。博古详细询问了上海抗日救亡运动情况和上海学联党团核心活动情况,通知裘振纲(周平):“你第二天再来。”并令副官介绍裘住入汉口太和街14号八办招待所。
第二天上午,裘振纲再去长江局,博古高兴地告诉裘:“经与周恩来同志研究,决定暂留你在长江中央局青年部工作。”接着说:“武汉需要做青年工作的干部,我带你到青年部长宋一平那里去谈谈工作。”
裘振纲对宋一平同志久已闻名,知道他曾在1935年以少年共产党国际代表团团长的身份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代表大会。裘振纲怀着欢欣喜悦的心情,随博古同志走进宋一平的办公室。宋一平身材适中,面目清秀,为人谦虚,平易近人。
他对裘说:“现在武汉青年运动正在蓬勃开展,“现在法国回来的陈柱天担任武汉学联主席,北平青年干部黄华、蒋南翔等也在武汉工作。加上你,武汉青年工作一定会加强!”
当天晚上,《新华日报》(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府西一路149号今民意一路大陆里成立,社长潘梓年)记者张企程到八办招待所找到裘振纲,请他讲述上海学生救亡运动情况,第二天即以“上海学运负责人裘进(即裘振纲、周平)同志畅谈上海学生救亡运动情况”为标题在《新华日报》上刊出。
1938年5月16日世界学生联合会秘书克鲁格曼(Games Klugman)和英国青年和平大会学生委员会代表弗洛德(Bernard Floud)等组成的世界学联代表团到广州考察我国军民抗战情况和日本侵华暴行后回到香港。17日,克鲁格曼和弗洛德又乘欧亚21号飞机,在下午3时10分抵达武汉。沈钧儒等十九个社团代表到机场欢迎。代表团来华有四项任务:1、把世界各国青年同情中国国情抗日并愿与之联合一致的精神带给中国青年。2、调查日本侵略事实。3、考察抗战中青年学生各种活动。4、把在中国看到和搜集到的日本侵略暴行和中国英勇抗战以及青年在艰难中苦斗的情形带回去,号召各国青年学生给中国以更多援助。18日晚上,武汉各界廿多个团体在汉口蜀珍川菜馆欢宴世界学联代表,邹韬奋、钱俊瑞、温广彝、叶楠及新闻界代表四十余人参加。
5月22日,世界学联代表团第二批美国代表摩米雅德女士(Molly Yard)和加拿大代表雷克难又从香港飞抵武汉,23日下午3时,在汉口青年会大礼堂举行党政军各社团联合欢迎会。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第三厅第六处艺术宣传处长田汉,中共中央委员陈绍禹,中共长江中央局青年部长宋一平,干事裘振纲、黄华、蒋南翔,武汉市国民党党部刘文柱、叶楠,后援会王兆祥,警备司令部胡越以及中外记者五百多人出席。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邵力子致欢迎词。雅德女士、雷克难分别报告美国、加拿大抵制日货情况,弗洛德报告英国援华运动情况。袁晓园致答辞。最后高呼口号齐唱义勇军进行曲散会。
5月25日上午代表团参观各中小学校,下午三时,又在中山路“一江春”举行了文化界、新闻界招待茶会,中共中央和八路军代表周恩来、陈绍禹、博古(秦邦宪)、吴玉章、宋一平、裘振纲等也参加。还有国民政府及各党派团体的代表如徐谦、马超俊、胡越(郭忏代表)、张冲、方超、董显光、闫宝航、孔庚、沈钧儒、黄炎培、邹韬奋、钟可托、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罗隆基、左舜生、李璜、彭泽相、王芸生、李公朴、沙千里、钱俊瑞、张申府、范元甄、高崇民、刘兰波、张鉴英、彭乐善、王柄南、盛成、程希孟、胡风、叶楠、陈波儿等以及法、英、比、荷大使馆代表等出席。周恩来致欢迎辞,他说:“这次世界学生联合会的代表光临中国,他们不仅要看敌我作战的情况,而且要看战区中国人民受敌人催残和抗敌的情况;不仅要参观前线,而且要参观后方;不仅要拜访党政军当局,而且要参观各民众团体青年团体,要了解后方人民团结和动员的情形。因此,我们共产党人,特地召开这个茶会,来欢迎世界学联的代表,并邀请国民党党政军当局及其他各政党、各报馆、各民众团体、各文化团体、各宗教团体、各外交团体的代表,尤其是各青年妇女团体的代表,来参加这茶会,表示出我们全中华民族,已经不分党派,不分性别,不分阶级,不分老少,不分信仰,都在政府及蒋委员长领导之下,统一起来,团结起来,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而奋斗,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今天承各方领袖各方代表光临,欢聚一堂,这象征中华民族在全国的大团结。我们仅以这个欢聚团结的象征,来欢迎我们世界的朋友!”克鲁格曼也发表了演说,气氛十分热烈。
5月26日上午九时,武汉大中小学学生,国民政府军委战时干部训练团,各青年救亡团体等百余个团体一万多人在武昌公共体育场集会,欢迎世界学联代表。陈诚派黄琪翔副部长主持会议,教育次长顾毓琇、中共代表吴玉章、八路军代表罗炳辉等也出席。正当此时日本近卫内阁新任外相宇恒一成宣布取消当年1月6日不以蒋介石政府为谈判对手的声明,企图拉拢蒋介石,瓦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8年一个入夏的夜晚,天气十分闷热。中共代表团和中共长江中央局青年部在汉口中街89号大石洋行驻地二楼,邀请世界学联代表和日、美、英、法、比、荷等国记者,以及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代表等几十人参加“北平、上海学生运动座谈会”,周恩来、王明、博古、吴玉章、何凯丰等出席。裘振纲报告上海学生抗日救亡运动情况,蒋南翔报告北平学生运动情况,并回答了与会者的提问。天气太闷太热,满屋都是蚊子。大家却兴致勃勃,侧耳恭听。座谈会后,周恩来要裘振纲写一篇文章,介绍上海学生救亡运动,并定名为“艰苦奋斗中的上海学生救亡运动”。裘振纲花了三天时间,写出后交周恩来和宋一平过目。于6月11日刊登在《新华日报》上。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以裘振纲为宣传部长和党团领导之一的中共上海市学生界救亡协会(简称上海学协)及其党团核心成立过程,存在困难,以及十大工作成果。文章说:到4月底,“上海学协已有六十个学校。这中间,四分之一是全校性组织——学生自治会。非全校性组织,廿人以上的团体占四分之二。总计上海15万学生在学协的影响下,五万学生团结在学协周围。三千学生成为学协基础。一个行动到来,他们可以生龙活虎般的参加战斗。”文章最后介绍了上海学协组织游击队进行武装斗争事实,“他们在田野间和树林里,神出鬼没,英勇地同敌人战斗着。”文章举例:“在距上海九十里的地方,有二百上海学生于上海失陷时组织起游击队,他们的旗帜是“上海市学生救国联合会”,曾经二度占领青浦县。他们的人数已扩充至二三千人。他们不仅没有屈服和溃散,依然高高地举起上海市学生救国联合会的斗争旗帜……替中华青年创造着光荣的历史!
文章登出第二天,日军攻占安庆,揭开了武汉会战序幕。5月19日徐州会战结束后,日本昭和研究会提出“处理中国事变的根本办法”。认为“首先为了摧毁抗日战争最大因素——国共合作势力,攻下汉口是绝对必要的。”这样,“才能切断国共统治区联系,并可能产生两党分裂”。日本集中九个师团、三个独立旅团和海空直属部队,投入三十余万兵力,攻打武汉。又集合南北两路兵力,夺取中原。蒋介石在5月31日掘开中牟县赵口黄河大堤,企以图阻止日军进攻,未成功。6月7日夜又在郑州北的花园口炸开大堤,豫皖苏三省一片汪洋,致使九十余万人惨遭溺毙,一千二百万人流离失所。但此举只改变日军计划,并未阻止日军溯长江而上进攻武汉。
武汉会战开始,王明、周恩来、博古联名在《新华日报》发表文章说“武汉的得失不仅对第三期抗战有极大影响,而且对整个内政、外交都有相当影响,因而要发扬西班牙人民保卫马德里的精神来保卫大武汉。”但国民党政府无意与日本决战,结果雷声大,雨点小。中共长江中央局和中共代表团机关考虑内迁重庆。
裘振纲想奔赴延安,请宋一平转告周恩来。一天午后一时,周在办公室接见了裘振纲。周恩来平时,白天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工作,晚上回到八路军办事处开会或听取汇报,常常工作到深夜,这天,周恩来下午没有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吃好中饭就坐在自己办公室等着。宋一平陪裘振纲来到周恩来的小房间,只见里面只有一只写字桌和四只椅子。周恩来满脸笑容,走到房门口紧紧握住裘振纲双手,迎他进入房间。态度和蔼,裘不禁油然起敬。周问裘:“你是哪里人?”裘答:“我是浙江嵊县人,出生在上海。”周恩来又问了裘的年龄和工作情况,裘皆一一作答。谈到自己的家庭出身时,裘说:“我先父母裘绍和尹维峻是辛亥革命、反袁运动和护法革命中的核心领导人物,后来追随孙中山护法,分别在广东汕头市和福建同安牺牲。”周恩来钦佩地说:“我早就知道令尊令堂干革命的情况。知道他们参加过丁未、广州、武昌、上海、杭州等起义,救过孙中山先生的命,又是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革命英雄,很了不起!了不起!”说着频频翘起右手拇指。
周恩来话锋一转,问他如何想去延安?裘回答:“延安是革命圣地,想去延安学习和工作。”周凝视着裘深沉地说:“徐州失守,武汉危急,我们拟撤往重庆。你就同中共代表团和中共长江中央局一起去重庆吧?!”裘振纲说:“早在上海领导学生运动时,我就想去延安聆听张闻天、毛泽东、陈云的理论,请周恩来同志批准。”裘振纲去意坚决,周恩来终于答应了裘的请求。他送裘振纲到房门口,紧紧握住裘的双手说“祝你一路平安!”。1943年冬,裘振纲来到延安,以后曾在中共东南局、新四军工作,也曾在中共代表团(南方局)领导下从事东南国统区统战工作。
在十年浩劫中,裘振纲也在劫难逃,备受折磨和陷害。住在上海亭子间斗室中,每月只有十元生活费。但说起这段经历,他就想起周恩来同志,说:“这一位伟大的共产党领导人,从他待人接物何等谦逊,何等平易近人!他永远是后人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