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题“吟风”“漱玉”桥
作者:丁敬涵
    “吟风”“漱玉”乃两座桥的名字,始建于1963年,坐落在浙江金华双龙洞前。当时马一浮先生正在双龙避暑,建桥的人知道了,即请其题名。马先生认为这里是双龙洞胜景,于是欣然命笔。写成后,他又作《为双龙洞口新缮二溪桥安名因题》诗记其事。其诗曰:
    吟风桥畔樟如盖,漱玉溪边水是琴。
    揽境兴怀游客事,听泉观树道人心。
    诗前有小序:
    一桥在入山径中,道旁有古樟,盖三百年物。予名桥曰“吟风”,樟曰“迎客樟”。一桥在洞口,溪流清冽,水石相激,作琴瑟声,予名桥曰“漱玉”。双龙从此增二胜景,此游为不虚也。
    凝神低吟此诗,如熏风吹来阵阵琴瑟和鸣之声,令人神往。
    马一浮先生在双龙时,我曾随侍一周,但建桥时我已下山,题字亦未及见。现在时间已经过去四十年了,先舅祖亦已仙逝三十五年,  时时思重游双龙,一睹二桥风韵,实地聆听吟风、漱玉之音,“揽境兴怀”,慰思念之情,但始终未能如愿。
    去年,我偕老伴赴上海办事,于是专门抽出时间到金华访问二桥。可惜那天天不作美,离沪时还是多云天气,到金华时却断断续续地下起了小雨,雾蒙蒙的,恰似我思念舅祖、又担心桥或题字已不存在的心情。驱车来到双龙洞景区,忙问二桥,有人依稀记得有一桥叫“吟风”,但不知有“漱玉”。我们舍弃了“地下悬河”、“岩溶奇观”、“赤松祖庭”等颇具特色的双龙美景,不从景点大门进入,而从大门旁拾级而上。走了近二百米,虽亦见到几座桥,但未见有题名者。路走得虽然不多,但由于全是上坡,且连日劳累,加上不见二桥,不免感到有点懊丧,两腿就像灌了铅似地提不起来。忽然,从右前方的绿树丛中露出一座小桥,桥栏上隐隐约约见有红色的字,“吟风桥!”我本能地从心底喊了出来,立马来了精神,快步冲上去。果不其然,“吟风桥”三字似乎刚用红漆描过不久,在黑褐色的桥栏上,鲜艳夺目。题字虽未署款,但从其风格,一眼就能认出是马一浮的手笔。这时,腿脚不便的老伴也走上来了,于是立即取下相机,并架起三角架,按下快门,二人与桥及题字一起合了影。果然不虚此行,心里高兴。再循山道而上,当望见双龙洞时,在洞的左前方又看见一座桥,这是“漱玉桥”。站在桥上照相,可一并把“双龙洞”三字及洞上的“龙头”照下,但我们只注意桥及字。为了把桥照得清晰一些,我特商请洞口的专业摄影者,借来了闪光灯,拍下了“漱玉桥”的倩影。
    找到了“吟风”“漱玉”二桥,亲眼见到了马先生的题字,四十年来的宿愿已了,即欣然冒雨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