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越青铜艺术的高峰———记铜雕艺人朱炳仁
作者:赵征
    举世瞩目的雷峰塔落成。2002年10月25日,雷峰塔开放,在西湖南岸林木郁秀的夕照山上一片欢腾。当时,有不少人围着一个中年人,或采访或请他签名,他就是为雷峰塔穿上彩色铜衣的铜雕艺人朱炳仁。
    中国大地分布着三千四百多座古塔,许多古塔人们耳熟能详。这座享有千古盛名的雷峰塔,重建后应是什么模样,仍然是传统的砖、木、石结构,还是需要成为一件工艺新颖的艺术精品,曾是人们谈论最多的问题。朱炳仁对此也思绪万千,他思接古今:从古雷峰塔到他一手建制的桂林铜塔;他神游万里,从六和塔想到埃菲尔铁塔。雷峰塔的历史重负和文化含量深厚,应当建成一座传世之塔。一个大胆而新颖的设想在他心中形成:新建的雷峰塔不应是一个假古董,应该是一件艺术精品。他调查国内外古建筑的现状,研究造塔技术的发展趋势,论证铜雕艺术在建筑中应用的优势,经过思想的裂变和组合,一家伙写出十万字的论证文字。他在专家论证会上把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盘端出,专家和深思熟虑的领导或首肯或脸呈赞许的笑容。
    雷峰塔选择了朱炳仁,这是历史的机遇,是他在青铜雕刻艺术上攀越的重要机会。他的心里有着光荣感,也有历史的负重感。一生与铜结缘的朱炳仁,又一次地面对终生难忘的对青铜艺术的冲刺。
    出身于铜匠世家的朱炳仁,迈进铜雕艺术之宫的第一扇门,应是他受命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制作香港回归铜雕门时。他做完庄重华美的铜雕门后,还要装裱著名书法家启功的多幅书法。为了与铜雕门和谐一致,朱炳仁向有关方面提出:拟做成刻铜书法壁挂。铜,也能做成壁挂?不损伤启功先生书法的韵味?没有见过,不可想象。但朱炳仁表示很有信心,没有见过,我做给你看。当然,创新不是轻而易举的,试制的过程中疑难重重。可创新的欲望又令他激奋,使他充满活力。经过潜心钻研和反复试验,他终于创造了这种刻铜新工艺,也同木雕和石雕一样,也刻出了启功书法的独特的韵味。青铜笔挂精致、典雅、珍美,令观者赞叹不已。
    生活的激流驱动着朱炳仁不断向前,他又把目光描向铜刻壁画。他借鉴铜版画的制作手法,运用现代科技的手段,大胆采用紫金刻铜雕的新工艺,并通过分层次分区域氧化着色,铜色如同墨分五彩一样,深浅浓淡层叠交错,使得所刻的画面生动丰满,线条流畅,色泽亮丽,神韵毕现。三十六幅近百平方米的铜雕壁画,今挂在西安大雁塔上。这一创造又让铜雕艺术再上一层楼。今铜雕壁画已四处生辉。上海科技馆数百米长的过道中,就挂着朱炳仁创制的百余幅描绘中华科技文明的铜雕壁画。当2001年APEC会议在这里开幕时,采访的记者都不约而同地将镜头对准这批精妙绝伦的铜雕壁画,一些参观者也常常在铜雕壁画前摄影留念。
    铜装饰向铜建筑跨越,是朱炳仁铜雕艺术的又一次飞升。灵隐铜殿是现代铜建筑的开山之作。在创造每一个作品前,朱炳仁总要思考新作品在中国铜建筑时空中的高度。灵隐铜殿不仅比明清时期相继建成的四大铜殿都要高,更在于它的工艺之新是前所未有的。他将铸、锻、刻、雕、镶、镂、鎏金、点兰、着色、仿古、氧化、封闭十二种新工艺综合运用,如同一把神奇的雕刀,随着人的意志把飞檐翼角、窗花斗拱、龙柱额枋、雕饰得精妙无比,巧夺天工。铜在这位铜雕艺人手中仿佛不是金属,而是黄杨木或青田石,可以随心所欲地雕琢。进入那金光灿烂、图纹精密的铜殿,谁都会不由自主地赞叹!
    桂林铜塔是朱炳仁留在中国铜建筑史上的一个巨大的感叹号。2001年桂林市榕杉湖景区建造日月双塔,九层日塔为铜塔。桂林召唤朱炳仁,他也要为风景秀丽的桂林增光添彩。今桂林铜塔从湖水中矗然而起,像拔地而起的独秀峰一般,直指蓝天,仿佛一支巨笔在蓝天上不停地写,抒发它对桂林山水的赞美。游客穿过水中隧道登上铜塔,可以仔细揣摩塔里铜雕。地宫墙面的云水图案,门窗上的多层次浮雕,也都是各种工艺交融的精品。这是中国第一座铜塔,第一座水中塔,是朱炳仁智慧的物化,留在桂林山水间的又一个奇迹。
    每一次创造,朱炳仁都展开艺术思维的双翼飞翔到新的高峰。创建七十二米高的雷峰塔是千载难遇的机会,一股激情把他和雷峰塔融为一体。他要使雷峰塔成为自己艺术生命中的新音符,新画面。他精思殚虑,做了十几个雷峰塔的小样,让专家论证。通过多次争论,他得到启发,他心中的雷峰塔成形了,钢身的雷峰塔必须给它穿一袭彩色铜衣。他打电话给总设计师:铜包装的斗拱应该有图案,图案应该是彩色铜,如果没有图案像什么样子!但是中国和世界上还没有彩色铜雕,这能行吗?有困难才有跨越,才能有铜雕艺术的飞升。他的心被创造新的艺术所震撼,于是开始了无休止的试验和探索。成功随着艰苦的付出接踵而至:瓦由青铜铸成,色泽是稳定的黑古色;斗拱、月梁、额枋的主体色彩是传统的富贵红;栏杆是典雅的古铜红,用刻铜工艺制成的宋式图案花闪耀着灿灿金光;四十二樘壶窗的色泽是预氧化工艺制成的老黄铜色……
    朱炳仁终于给雷峰塔穿上了高贵、豪华、庄重的青铜彩衣,雷峰塔赠给游人一个美丽而温馨的惊喜。当原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等文博专家来到雷峰塔时,朱炳仁问他们有没有看到过彩色铜雕,他们回答说没有。看了朱炳仁的铜雕艺术,他们认为是在科技时代和信息时代对几千年来青铜艺术的创新,使传统的青铜艺术发扬光大,说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了一种新的铜雕艺术。
    朱炳仁出生于一个铜铺匠家,七岁,随作为书法家的父亲朱德源从绍兴迁居杭州。他曾一度与铜匠活分手。在改革开放的岁月,他重续世代铜缘,从铜招牌做起,在铜雕之路上长途跋涉,艰辛创业,直至成为金星铜工程有限总公司的董事长。他的成功使他在香港召开的一个论坛上获得中国铜雕王的称号。中国第一座彩色铜雕塔雷峰塔又给他的头上增添了许多彩色的光环。但成功也好,光环也好,他都不会迷失自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用自己一套哲理和才华去选择,去拓展,去创新,去丰富,再创造成被真正称得上铜雕艺术的东西。”